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453.2亿美元,其中,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7.2%,环比下降1%;进口22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6.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7月出口同比增速继续加快,好于市场普遍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主要源于当月美国关税政策多变,各类“抢出口”“转出口”效应进一步升级等原因。当月我国对欧盟、韩国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速加快,对东盟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这抵消了我国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扩大的影响,带动整体出口增速处于较高水平。
“抢出口”效应升级
“就前7个月来看,7月出口规模为358.3亿美元,虽高于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大的5月,但较6月的381.7亿美元则有所回落。”广开首席产研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
7月我国外贸实际承压相对较轻,继续展现出较强韧性。“抢出口”主要体现在对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出口扩大。刘涛分析称,在对美出口下滑的同时,对东盟、欧盟出口仍保持了加快增长,7月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近80亿美元、43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国家的增长又主要体现在越南、泰国等国,反映出中国企业抢在美国对相关国家大幅提高转口关税前加快出口。此外,7月中国对拉美、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出口规模也有一定增加。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压舱石”。数据显示,7月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为193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8%。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医疗器械增长较快,而手机、家用电器等略有下降。7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超过78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49亿美元增长4.27%。
出口具备强大优势和韧性
展望下一阶段外贸形势,刘涛分析称,我国出口自身具备强大优势和韧性,包括外贸出口中美国市场占比持续降低,我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出口目的地日趋多元化,贸易创新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谈判和应对手段等,使得美国关税措施的实际效果较为有限。
进口方面,王青分析认为,总体上看,7月进口增速延续回升,主要受价格因素和出口加快拉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对部分大宗商品和消费品进口仍有一定影响。往后看,在出口增速总体下行的预期下,外部环境波动对进口的影响还会显现,加之“反内卷”会推动部分产能退出,可能会对相关行业原材料、资本品进口需求产生一定影响,近期进口回升势头能否持续将主要取决于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力度和效果。
“我们判断,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国内稳增长政策会显著发力配资股票,将对进口增速有一定支撑作用。”王青表示。
启泰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